[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声音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以“栩栩如声”趣味声音探秘营课程设计为例
2022-11/总第320期
项目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和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设计思路,结合浙江省科技馆人气展品资源“管道音乐”,围绕声音的原理开展探究,跟着展品探究科学。对接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节课进行拓展,吸引学生发现和关注声音背后的科学与趣味,学习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原理,学会用放大转换法观察振动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物体发声的规律。
项目准备
本项目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目标教学对象,利用角色扮演(声音研究员和小小调音师),采用PBL项目式学习和5E学习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从“管道音乐”这一展品能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探秘任务入手,探究声音的由来。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设计巧妙的实验,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探索物体发出声音的条件及其影响规律,最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DIY一件小乐器。
图1 观察和体验展品“管道音乐”
图2 巧用玻璃杯奏乐
项目分析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四年级9~10岁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已经可以进行表象逻辑思维。课程以科技馆丰富的展品资源作为支撑,从“管道音乐”展品出发,开展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的环节,结合种类丰富、精心设计的实验,由易到难,逐步探索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另外,通过DIY设计,将所学的与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在乐趣中探索知识,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
阶段1:观察管道乐器,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①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内容,担任声音研究员,以小组PK和展厅寻宝的方式,快速在展厅找到该阶段任务对应展品“管道音乐”。“管道音乐”展品如图1所示,由一排形状相似、长短不同的管道组成。②引导学生用击打板敲击不同的管道,敲击其中一根管道后,发出声音,触摸管道,手指能感知到管道在振动,由此引入课程探究的主要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③观察并分析不同长度的管道对应音调的变化规律,分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根据观察,学生发现管道乐器发出的音调与管道长度有关。管道越长,音调越低,管道越短,音调越高。④经过练习,引导学生摸索管道音乐发声规律,并敲击出简单的旋律。本阶段通过小组PK的方式促进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阶段2:巧用玻璃杯奏乐,探究声音产生的奥秘
①通过学习展品“管道音乐”,知道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了解了影响管道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管道长度影响音调的原理。②经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利用玻璃杯进行实验,学习声音产生的原理,并对比玻璃杯加水前后发出声音的规律变化,分析玻璃杯内水量的多少与音调高低的关系。③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规律,通过改变玻璃杯内水量模拟管道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通过对展品的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探索科学规律,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图3 鬃人舞动
图4 舞动的小蛇
阶段3:多种场景学习,深入理解关键知识和概念
①利用课程提供的北京鬃人和跳舞小蛇材料包、钢尺、橡皮筋、不同粗细钢管、不同长度吸管、不同高低的音叉等实验器材,学生可进一步观察振动现象,分析振动现象对声音的影响规律。②学生利用钢尺、橡皮筋、不同粗细钢管、不同长度吸管、不同高低的音叉等器材,通过一系列控制变量实验,探究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松紧、大小等因素对声音高低的影响。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器材及一系列巧妙的科学实验,发现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阶段4:DIY小乐器,学以致用
①为学生提供多种粗细大小不同的吸管、木头片、塑料杯、塑料瓶、橡皮筋、剪刀、试管等DIY材料,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1件小乐器。②学生现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分享乐器的设计思路,并在现场演奏简单的乐曲。
图5 利用钢尺观察振动现象
阶段5:交流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对活动内容进行回顾,分享自己在活动中“所看所听所想所思”,通过交流评价强化学生在各阶段实验、观察、思考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给学生更好的课程体验。
阅读排行榜
- 1[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让儿童站立在科技教育正中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2[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普及STEM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学生——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 3[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科学有“为”,省力有“道”
- 4“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项目案例——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
- 5 让创新的智慧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闪光 ——新疆兵团第五师小学
- 6[去科技馆学科学]流动的科学
- 7[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PBL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科技馆设计一件符合需求的蚂蚁观察箱展品
- 8“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立足场馆资源的教育活动实践——“展无止境”的实施与思考
- 9[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科技育人特色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10[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引入科技活水 助开教育繁花
推荐文章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二十载深耕创新沃土 行五育厚植人才之树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设计思维指导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热风帆船设计与制作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踔厉培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红细胞环游记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融合科技创新教育的十二年一贯制联动育人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师法自然”系列活动之“蛋壳里的建筑仿生学”项目式学习方案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站在新起点 科教融合共协同——促进青少年人才培养和学校科学发展双向提升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一张纸的使命”主题系列活动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创筑梦 助力成长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为科技馆馆车设计一条最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