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观察]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启示——基于近10年WOS期刊载文的分析

文_陈方结 林长春*/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

2024-04/总第337期

阅读数0

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明确“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这是我国首次将“跨学科概念”纳入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跨学科概念的重要价值。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角度,借用知识图谱工具,分析与讨论近10年跨学科概念在国际科学教育期刊的发文情况和期刊分布、高影响力作者及机构分布、研究热点等,以此对我国跨学科概念研究的未来提出几点建议。

本研究以国际科学教育中存在的3种跨学科概念术语“crosscutting concepts”“cross cutting concepts”和“cross-cutting concepts”为主题检索条件,将2011年12月3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章,共检索到95篇期刊文献,纯文本数据导入Histcite Pro 2.1s、CiteSpace 5.8. R3软件对文献精炼,能够识别并分析的文献数量为80篇。


研究发文情况及核心作者分布

从总发文量和被引量看,跨学科概念的关注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2016年,相关研究发文较少,学者们对跨学科概念的关注度较低;2017—2021年,发文量和被引量明显上升,表明学界对跨学科概念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中2018年发文量急剧上升、被引量大幅增加。从发文所在期刊进行统计发现,纳入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研究的期刊共20多种。研究文献在《美国生物教师》(American Biology Teacher)《化学教育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科学教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和《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4个期刊发文比较活跃。从主题看,有科学教育、生物学教育、化学教育、数学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借助Histcite Pro 2.1s统计发文量与被引量前十的核心作者,均来自美国的大学。


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1年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期刊文献中的关键词描绘关键词图谱,结合对研究样本详细梳理的深入阅读,将目前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即跨学科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价值与作用、理论模型建构与教学策略实施,以及测量与评价研究。

重塑跨学科概念: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研究

当前,国际关于跨学科概念内涵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一方面是不同国家的科学课程文件中使用了不同的术语表达,各国跨学科概念内涵、内容要素选择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是不同学者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列出的跨学科概念内涵及其组合有不同的看法。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科学课程标准描述“基本概念是那些获得所有科学技术知识所需要的、最关键的一些要点,是构建知识框架中的支点”;而澳大利亚的科学课标认为“跨学科概念代表了科学观点的关键方面,跨越了科学学科的知识和理解”。相较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我国新课标只选择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内容要素作为跨学科概念。虽然这些内涵表述和要素选择上略有差异,但都表明跨学科概念在支持学生学习科学方面潜力巨大。

审视跨学科概念:价值与作用研究

在关于跨学科概念研究近10年的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在跨学科概念的重要性方面都达成了共识。主要表现为跨学科概念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科核心概念与工程实践的学习,促进跨学科学习,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但也存在一些质疑跨学科概念必要性的观点。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菲奇(Fitch)评估了学生在跨学科概念“系统”学习过程中科学知识发展的水平[1]。结果发现,在控制组中,学生将跨学科概念应用于学科核心概念的能力没有改善,在前测和后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智(Chi)、罗斯科(Roscoe)等人表示,应用跨学科概念的困难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概念,对跨学科概念的价值意义提出质疑[2]

建构与实施跨学科概念:理论模型和教学策略研究

在跨学科概念研究文献中,一部分文献从理论研究上,建构了跨学科概念实施的理论模型,如菲克(Fick)[3]、麦克埃尔哈尼(McElhaney)[4]等,他们从理论的角度,基于可视化的模型呈现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概念的关系、工程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跨学科概念与周围的学习环境的关系,特别是跨学科概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但这些理想模型还缺乏实证的支持。一部分文献根据《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附录G中对于跨学科概念的实施指导建议开展教学设计研究[5]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