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历史上的丝路科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品

文_陈 巍

2024-02/总第335期

阅读数0

在市场上我们常会看到打着“外贸货”旗号的商品往往会受到消费者青睐,所谓外贸货,又叫出口转内销,意思是本来供出口外国的货物由于某种原因只能转回国内销售,这些货物往往质量比较好,又因通常已不在生产者的库存之列而低价抛售,而成为质优价廉的代名词。可见在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优先保证外销商品的质量,而把次一等的产品留给国内消费者。丝绸之路就是古代的国际贸易网络,丝路上的商品质量与市场之间是否也存在如此的对应关系呢?让我们以几种主要商品为例进行简述。


外销丝绸

丝绸是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手工产品,也是“丝绸之路”得名之源。以中国独有的家蚕所产的丝为原料的纺织品光泽优雅高贵,质地轻柔细腻,很早便是广受欧亚大陆各文化青睐的名贵货物。中国从先秦至近代漫长时间里输出的丝绸,大致可分为朝贡体系即中央对周边国家的赏赐,以及一般贸易活动里的商品两类,其中前者往往可转化为后者。

丝绸之路正式形成于汉代,大量丝绸通过汉朝朝廷与匈奴、大宛等国的和亲或出使活动,以及借由汉武帝时纳入版图的西域等地开展的胡汉贸易而流出。一般认为这些丝织品主要产于蜀地,特别是新疆尼雅古城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具有五重平纹经锦结构,而这一结构是蜀锦特有的。2012年成都老官山西汉墓出土勾综式提花机模型,据此复原的提花机具备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作品的能力,从而在生产技术上也提供了支持。蜀锦从汉代起长期以商品化程度高而闻名,在三国时期甚至是僻居益州的蜀汉赖以换取物资的重要财源。南北朝时它仍从途经今青海一带的“河南道”流入西域。

蜀锦的“陵阳公样”.jpg

蜀锦的“陵阳公样”

随着丝绸之路交流的积累,不同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在西域一带出土的古代丝织品上也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又进一步向丝织品的原产地渗透。一方面,丝路沿线的丝织品产地逐渐扩散。唐代西域丝织品的来源除汉地外,还有当地的龟兹、疏勒、于阗,以及河西走廊、粟特乃至波斯等地。丝织工匠的文化背景也很多元,织物的纹样、技艺都渐渐濡染上胡风,而具有异域特色的织物在内地也一度大受欢迎。蜀地作为传统的外销丝织品产地,产品也在文化交融中得到创新,如唐初窦师伦结合蜀锦和域外织锦的特色,创造出新颖的“陵阳公样”花纹。这一纹样图案繁盛隆重、庄严华丽,出现于西域到日本广大地域遗留下的唐代丝绸上。

在古代丝绸生产的全国格局中,外销丝绸的代表蜀锦有逆袭之势。西汉时皇家所用丝绸产于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成都的蚕丝生产则是在秦统一前后才蓬勃发展起来,到东汉时其质量就直逼襄邑的地位。8世纪中叶之前,最顶级的丝织品多来自黄河流域,之后江南丝绸又崛起,但蜀锦在全国财政体系里长期占据重要地位,这与它供应全国乃至丝路所需是密切相关的。


外销瓷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瓷器继丝绸之后成为丝路上另一主要货物。烧制陶器的技术在古代非常普遍,但陶器的各项性能比瓷器都相差很远。中国曾长期保密瓷器烧制工艺,其他文化最多仿制出颜色和透明度接近的釉陶或软瓷,故中国瓷器仍受到热烈追捧。另外,海上贸易需要在船里放置具有相当重量的货物以压低重心,增加稳性,陶瓷容器既有重量,又容易出售,是从中国出发的船只备货相当理想的选择。

中国对外海上贸易很早就已出现,唐宋以后快速发展,众多古代沉船遗址透露了诸多海上丝路使用的船舶形态、装载货物及航线等信息。这些沉船既有来自中国的,也有来自阿拉伯的,不过从沉没于约830年的“黑石号”到19世纪后半叶的“长江口二号”,瓷器都是船上运载的主要货品,有的船上所发现瓷器可达10余万件。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