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丝路科技]明辨驽骥说相马
2023-01/总第322期
古代世界的跨文化交往是不是“全球”的?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向来有不少分歧。一部分人会疑问:古代连美洲都没发现,半个地球也叫“全球”吗?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全球”并不意味着要真正覆盖整个地球,它更强调的是在广大地域上构建密切联系的“全球性”或者“世界体系”。至于“全球性”从什么时候开始萌芽,追溯起来那就更是众说纷纭了。有说已有1万年历史的,有说从青铜时代开始的,也有说从地理大发现才有的。不过比较公认的是,所谓“密切联系”,就不能只是从海边捡到漂流瓶,或者极个别远方浪游者留下的域外奇谈这样偶然出现的事件,而应当以稳定持续、规模庞大的经济来往为基础。丝绸之路之所以能作为“世界体系”的代称,正在于丝绸除作为名贵纺织原料外,还能借扮演货币角色具有相当社会保有量和稳定需求。有往就有来,马就是长期大量输入中国的商品。历史上有“绢马贸易”“茶马之路”等名称,可以说,马匹与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外销物资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体两面,而与马相关的知识也在世界范围内积累和传播。
良马之路
青铜时代以来,马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相传从夏代起,中央就设置专门畜养管理马匹的官员,此后绵延不绝。然而,尽管中原王朝多拥有若干马匹产地,但多用作驮畜,建立精锐骑兵所需良种马仍极度缺乏。因此,汉武帝在得知中亚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出产汗血宝马后,才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取得这项战略资源。汉代以后,逐渐发展出中原王朝以绢、茶等换取周边游牧政权良马的实物贸易。由于丝绸之路入口多实质受控于游牧政权,它们渴望垄断丝绸贸易获取暴利,往往竭力扩大卖马数量,唐宋时期朝廷每年购入马匹常可达数万匹。
古代的汗血马常被归为今土库曼斯坦所产的阿哈尔捷金马
人为造成的马匹流动当然不是中国与周边民族之间特有的现象。骑马发源于广袤的欧亚草原,在这里游牧的民族与周边地域的互动都有可能引发马的交换。马的交易又不仅限于欧亚草原。例如公元前17世纪入侵古埃及的希克索斯人促使古埃及出现骑兵和战车,并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以战车制造技术闻名。古埃及的马场位于他们更南的库什,也就是今天的苏丹一带,这里出产的马匹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受驯。公元前8世纪时,古埃及马匹大量进入近东,来组成军事强国亚述的战车部队。在此时前后,斯基泰人逐步从欧亚草原向黑海乃至多瑙河流域进攻,他们的精湛骑术给古希腊人带来深刻印象。后来古希腊人在黑海周边建立殖民地,从那里获得斯基泰人的马匹。从那时起,马就与奴隶被分别视作不会说话或会说话的财产,一匹马与受过教育的奴隶的价格相当。
到中世纪,中国还不算对外来马匹最依赖的区域。马,以及与之相关的装备和知识都更晚传入南亚。印度中南部实在称不上养马的好地方,可从12世纪末开始,这里德里苏丹国的王公们又依赖于骑兵,尽管在《帝国时代》等电脑游戏中它更以战象出名。曾途经这里的马可·波罗记载道:“此州之人无论用何方法皆不能养马,屡试皆然。”只能花费大量财富从波斯和阿拉伯半岛各地购买马匹,每年购入约万匹。为什么需要每年买马呢?因为印度养马的环境和技术都很恶劣。印度南北各地的马匹通过海路或陆路输入,在途中就有惊人损失。国内缺乏给马钉蹄铁的匠人,贩马者又贪图利润,封锁蹄铁等技术。除蹄铁外,4世纪初已在中国出现的马镫也到这时才传入印度。
阅读排行榜
推荐文章
- [开卷有益]拼将才智解国忧 埋名隐姓愿欣酬——褒赞优秀青少年读物《于敏:隐身为国铸核盾》
- [开卷有益]技术高新推社会 声文互动竞芳菲——《媒眼看世界》所产生的多重效益
- [开卷有益]一代师表栋梁英 精神不朽品德晶——浅析《大地之梁——梁希传》写作创新
- [开卷有益]中国智造伟绩巡 丛书出版表丹心——谈《中国智造》策划出版特点
- [开卷有益]致力传播屡建功 汇编理论破迷朦——《科普讲解》图书的三大特性
- [开卷有益]编辑出版情浓意厚 科技丛书品精碑丰——试评《中国科技之路》丛书的成功之道
- [开卷有益]进化史诗趣味讲 痴迷阅读遂入港——简评《进化史诗16讲》创作特色
- [开卷有益]休虑孩童多问题 成龙望子莫焦急——《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所蕴涵的睿智育儿经
- [开卷有益]学者眼光趣察博馆 游人视角巧写历史——读《奇趣景观:小博物馆大历史》有感
- [开卷有益]一世情人抽油机 一见倾心颐和园——品读《科学之光 艺术之影——刘合摄影作品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