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教征途聚合力 对标创新正当时——翁方波初中跨学科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2023-10/总第331期
工作室领衔人
翁方波,上海市梅陇中学副校长,任教初中科学、生命科学,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园丁奖及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第四、第五、第六轮跨学科(初中科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组建第四、第五、第六轮普陀区跨学科(初中科学)学科工作室,担任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提升作业品质、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学科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标准设定”等项目研究。
坚守科教初心,培植专业苗圃
普陀区是上海的教育“大区”。2010年起,直面“高端教师稀少、骨干教师不足”难题,普陀区革新区域骨干教师成长的观念文化,区教育局与区教育学院协同推进,构建了区域骨干教师梯次培养模式,组建了由区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和高级指导教师3支队伍,及其分别选拔学员构成的区域骨干教师学习平台,探索区域大规模教师培养管理模式,建立起区域优质教师资源“柔性流动,充分共享”的运行机制,充分实现了“一校名师,全区共享”的区域研修共同体文化常态。十几年来,普陀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已发展建设至第6轮。
翁方波老师自2000年投身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实践起,一直致力于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相结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从一名普通科学教师成长为学校的科技总辅导员、市区初中科学教育中心组成员,自2016年起连续被评为普陀区第4—6轮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初中跨学科学科带头人,每次通过双向选择招募6名左右区域初中科学学科初级、中级教师,组建了相应的普陀区跨学科(初中科学)学科工作室。工作室一直以“合作创新、互助成长”为理念,根据区域管理办公室要求,通过完成基本任务、承担区域兼职教研员工作、带教工作室学员、开展项目研究、深入基地校指导及开展各级展示活动等方式推进工作室研修活动,打造专业发展研修共同体,提升队伍内涵建设,促进自身、团队成员、所在单位、基地校及区域初中科学学科等在教研训等多方面的提升,积极致力于改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丰富学科资源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立足科教愿景,勤耕育苗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科学教师要胜任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必须对标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加强科学本质、前沿知识及信息技术等学习,要更新课程理念,关注核心素养,在改革征途上“做中学”“研中学”,勤耕科学教育能力。
翁方波指导工作室学员
直面教学转型挑战,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教学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翁方波引领工作室学员积极通过课例研究,直面教育技术发展挑战,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创新,支撑学习方式变革。2020年初,面对首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挑战,为更好地支撑区域初中科学线上教学,翁方波带领3名学员承接了区教研员发起的研制科学复习录屏课的任务,组成线上学习研讨群,自主学研录屏技术,集中打磨复习框架,互助完善视频录制,一个个问题、一次次研讨、一处处打磨、一点点提升,工作室圆满完成2节单元复习课和2节专题复习课的录制。在此基础上,围绕“初中科学学科高阶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工作室就“科学入门”单元复习先后研修开设了线上线下融合展示教学,录制了市“空中课堂”单元复习课;开设“新材料及其应用”“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等区校展示课,创新了线上会议平台赋能的“课前、课中、课后有序关联”“目标指引学练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线上辩论模式,以及“腾讯会议界面分组设计实验与NOBOOK虚拟实验平台交叉验证实验”的线上探究教学模式。研修形成的线上教学案例相继获得上海市居家在线交流优秀课例、上海市“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案例交流展示活动”优秀案例。工作室本轮5名学员获区新一轮教师教学能力评优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阅读排行榜
推荐文章
- [专题]重构学校教育供给结构的理论模型——以科技特色学校为例
- [专题]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测评模型的建构和应用
- [专题]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构建、实证调研与研修实践
- [专题]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的体系设计与实践路径——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
- [专题]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专题]名师工作室科技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成都市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
- [专题]让科学幼芽向阳而生——武平县绿芽科教名师工作室
- [专题]那里有一片灿烂的星空——苏州市北斗星科学工作室
- [专题]科教征途聚合力 对标创新正当时——翁方波初中跨学科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 [专题]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科技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