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十周年优秀组织单位——围绕四项需求 挖掘高校资源 助力人才培养

文_王 鹂 苏 烜/北京科技大学

2022-12/总第321期

阅读数2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认识世界、树立世界观的关键时刻,亟须对科技创新树立正确的认知,但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学生极易对“网红”“明星”产生更大的兴趣,沉迷于快速的视觉、听觉享受,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此外,中学所能提供的科普活动、实验室有限,难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前沿阵地,拥有庞大的科学家团队和最先进的实验室,在针对中学生等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时,应挖掘并发挥高校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

营员动手拼装无人机(2018年).jpg

营员动手拼装无人机(2018年)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科学营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校团委牵头组织,校党办、后勤集团、信息办、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及相关学院等20余部门共同参与,在办学空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在住宿、饮食、网络、医疗等方面全力为营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条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结合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以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为实践探索,调动全校资源服务科学营工作需求,以此为基础围绕来访高中生的精神需求、实践需求、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院士领衔教师团队,引领青少年精神需求

发挥院士榜样人物作用 开展名家大师系列讲座活动,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教授、1952年建校第1批学生胡正寰老先生,从2014年到2021年(除2020年因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未参加)连续多年与营员深入交流,从自身学术经历、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科技变革与前沿等方面为营员带来知识盛宴,并从各方面为营员答疑解惑,用科学家的风骨引领营员的精神需求。此外,学校每年邀请各科技领域专家为营员开设讲座,如组织营员学习毛新平院士的“大国钢铁”讲座,为营员展示钢铁工业的广阔蓝图,激发营员的科技报国斗志。

营员动手制作并发射水火箭(2019年).jpg

营员动手制作并发射水火箭(2019年)

前沿科技引领成长方向 邀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庞晓露和国家重大课题项目负责人曹文斌从读大学的意义、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出发,讲解材料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邀请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张海君讲述5G与6G通信技术,培养营员在材料科学和通信技术领域的最前沿认知;邀请从学校走出的创业者分享科技创业、产品制作、商业营销、融资经历等宝贵经验,让学生接触国情、社情与科技创业。通过这些活动把握青少年对前沿科技和科学家的敬仰心态,为其树立榜样,引领青少年成长。


丰富动手实验活动,满足青少年实践需求

尊重兴趣创新形式 根据青少年爱动手的特点,在科学营活动中大量安排动手实验活动,同时尊重营员个人兴趣,创新探索出“自主选择+多次兴趣小实验+一次贯穿始终的大实验”的科技实践模式,多维度满足营员的实践需求。在疫情背景下,提前为营员订制科技实验用品,寄送包括智能车套装、科技魔方、霍尔电动机套件等在内的科教资源包,确保科技实践活动高质量开展,全力满足营员实践需求。

开展多领域小实验 开设6~8个不同领域的兴趣小实验,包括意念四驱车、软陶陶艺、乐高机器人、结构设计、水动力火箭、电子游戏机制作和3D打印体验等,营员根据自身探索欲与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巧妙地将电子制作技术、电磁发射技术、金属材料结构等科技知识融合到实验中。

开展热点领域大实验 根据不同年度的社会热点,设置不同探究主题的大实验,聚焦无人机、智能车等领域,让营员深度了解该领域技术。如与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合作开展无人机深度体验活动,每10名营员配备1名指导教师,从理论讲解、亲手拼装、试飞实验到飞行竞赛,指导营员深度体验无人机科技。再如从学校智能车队招募专业讲师和助教,先为营员讲解科学原理,手把手教授编程知识、单片机应用与开发知识,筑牢理论基础;然后在助教和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营员完成智能车的拼装,编写转向、避障等语言程序,反复调试循迹传感器,逐步体验智能车的各项功能,体验“自动驾驶”的魅力。


亲身接触前沿科技,激发青少年知识需求

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 积极开放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为营员介绍相关仪器与技术,帮助营员了解实验室的历史与科研成果,全方位展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采,用学校的科研实力引导营员拓宽视野。开放学校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作为国家工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物理、化学的各项知识讲解与动手实验。

探访校内外科教资源 学校机器人队曾获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智能车队曾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在带领营员参观机器人队、智能车队实验室的同时,邀请往年获奖学子与营员深入交流。带领营员参观学校校史馆、勤敏轩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索思学生科技创新社团,VR体验数字扶贫与数字校园,感受科技的力量。此外,积极带领营员走出去,实地参观中国科技馆、首钢老城区等科技场馆,深入考察北京现代汽车厂房,拓宽营员视野,激发营员的知识需求,引导营员深入了解科技前沿。


优秀学子用心陪伴,充实青少年情感需求

充分发挥朋辈育人功能 提前招募志愿者和科技辅导员,由校内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的优秀学子担任,给予志愿服务工时、劳务等多重保障。招募完成后开展2~3次集中培训,邀请往年优秀科技辅导员分享经验。

积极创新分班方式 采取打散分班模式,将不同地域的营员随机分配组合,加强多样化交流。线下营员10人1班,线上营员15人1班,每班由1名科技辅导员负责科学营期间的活动组织、24小时答疑与组内团建活动。用心筹备开幕式和结营晚会,在结营仪式为营员颁发“最佳创意奖”“最大脑洞奖”“最牛社交奖”等特殊荣誉,以嘉奖带动营员的科技兴趣。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组建包含营员、指导教师与科技辅导员在内的微信交流群,在此基础上挖掘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创建“贝壳科学营family”打卡圈,进入圈子的营员无需好友关系即可查看所有人发布的照片、文字、视频等,营员使用热情高,留下400余条原创足迹。提前带领各班准备班级才艺,用汇演提升营员的相伴情谊,为每位营员赠送卡片、用心寄语,聚合多方力量充实营员的情感需求。

十载科学营,十载青春梦。2019年,来自海南省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营员邵兴夙在科学营活动中与胡正寰院士面对面接触,参观了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手制作了乐高机器人,与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长学姐深度交流大学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坚定了要考到北京读大学的信念。经过科学营活动,邵兴夙与科技辅导员也建立了深厚情谊,辅导员毕业后仍与她保持联系,随时答疑解惑,陪伴其高三的学习生活。在科技辅导员的不断激励下,邵兴夙突破自我,最终成功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并选择了冶金工程专业,变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铁姑娘”,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021年,邵兴夙与另外一名来自山东、也参加过科学营后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营员胡晓雨共同担任科学营科技辅导员,展现了新时代科学营营员的情怀与担当,也体现了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科技创新教育实效、成长助力实效和为国育才实效!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