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历史上的丝路科技]古代世界的本草学

文_陈 巍

2021-12/总第309期

阅读数1

中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寻找食物和发现药物的艰难过程。远古时人们正是尝试了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作出巨大牺牲后,才逐步积累了早期的药物学知识。本草学即是古代广大群众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结晶,是研究药物名称、性质、效能、产地、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的一门传统学科,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药物学和方剂学的基础。本草学同时也是古人对自然界诸种物质按照其性质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尝试。世界其他文化也拥有类似知识的集合,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本草学的贡献。


神农流芳

本草学几乎伴随文字出现而萌芽。商周时期的金文中就可见到“药”字,《说文解字》解释它为“治病草也”。这时是本草开始发展的阶段。商代单味药逐渐向多味药配伍发展,如伊尹发明汤液。周代出现专门的“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这时药物散见于各种医学或文学典籍中,例如《诗经》里有50多种植物药的记录;《山海经》共载药126种;《黄帝内经》载方剂12首,涉及到半夏、泽泻、海螵蛸、茜草等20多种药;《五十二病方》中载药达247种之多。

汉代本草学发展为专门书籍。托名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又称《神农本草》《本草经》《本经》。其成书年代约在东汉初期,书中载药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记述药物的名称、性味、主治、产地、别名等,尤其是提出的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七情合和、阴阳配合等药学理论,奠定了中医药物学的基础理论。该书所载以五味子、紫草、干漆等植物药为主,共计252种。也有不少动物性和矿物性药物,如来自动物的阿胶、麝香、牛黄等,来自矿物的铁、汞、石灰等。此后2 000多年里,在《本草经》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出现100多种本草学著作,形成中国药物学的一股巨流。

《本草经》中对一些化学现象作过正确的描述。例如,书中指出“丹砂能化为汞”,就是说丹砂(HgS)在加热时能分解成汞。又说“水银,主疥瘘痂疡白秃,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说的是汞能和一些金属生成汞齐,当将汞加热后能起缓慢氧化作用生成氧化汞。这里提到用水银治疗疥疮,是个有价值的临床经验,比域外影响较大的伊本·西那的类似记载要早将近1 000年。书中还提到“空青能化铜铁(铅)锡作金”“曾青能化金铜”“石胆能化铁为铜”,即石胆、空青、曾青这些铜盐的溶液遇铁后,发生置换,产生出金属铜,这是对化学中的金属置换反应进行的描述。后世的水法冶金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