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30年 办科教融通的创新教育——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

2019-01/总第274期

阅读数2

“英特尔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I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旨在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0年将这个项目带入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起,设立“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中国也成为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设立“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的国家。获得“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除获得奖金奖励外,还将有机会参加由英特尔公司组织的一系列科技教育培训、交流和观摩活动。本期介绍的是2017年荣获此奖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在多年的发展中,学校提炼积淀出“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义感与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五有”人才目标。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形成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3大特色教育,充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现已成为一所全面育人、特色鲜明的市级示范性学校。

开辟科学实践土壤,点亮学生科学梦想

提起无人机,严宇尘同学的眼睛就发亮。在2018年真实世界设计挑战赛中,他带领3名团队小伙伴在学校航空实验室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如何利用无人机解决精准农业的问题这一真实情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还充分利用学校的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设备制作出了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样机并进行了试飞,最终斩获中国赛区一等奖并晋级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国际总决赛。

这只是三十五中航空实验室学生活动的一个掠影。秉承“开辟科学实践土壤,点亮学生科学梦想”的科技教育理念,自2011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学校陆续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9个高端实验室,并聘请相应专业的硕博研究生担任专职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课程和活动。2017年9月,学校又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这10个创新实验室目前开设了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3个层次的系列课程,以社团活动、选修课、项目专修课的形式向不同的学生开放,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参与到最高层次的项目专修课中,完成科技探究作品100多项。

在学校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中,三十五中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研发了大量科技作品和科研成果,近3年来,三十五中学子在科技活动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成绩者多达100余人次。

科教融合,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五中的科技教育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是在人才培养中实行由科学家和科技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这里的科技教师不是传统学校中的学科教师或班主任,而是前文提到的10大高端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在学校科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首席研究员首先对学生进行校内科技启蒙,然后再选拔具有卓越科学潜质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这些学生每周在科技课上与校内导师沟通项目进展,然后在周末到高校进行深入探究,真正实现了双导师的联合培养。

对此,三十五中2017届科技创新班毕业生赵松睿同学深有体会。赵松睿同学一直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在高一选报校内科技课程时,她选择了纳米化学实验室的课程。由于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表现,她被推荐参加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经双向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进行科研实践。在学校纳米实验室杜老师和过程工程所徐老师2位导师的指导下,赵松睿顺利完成了“吡啶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研究”的探究课题,并撰写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欧盟青少年科技竞赛专项奖。

航空实验室的学生在进行模拟飞行体验活动.jpg

航空实验室的学生在进行模拟飞行体验活动

同时,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中还实行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学长制”。三十五中科技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不是为了解决高深科技难题,也不是为了学生升学加分服务,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素养、激发兴趣、确立志向。

另外,实验室不仅仅是为科技创新班少数学生服务,更是通过科技社团、选修课等多种形式面向学校所有学生乃至北京市所有青少年学生开放,形成了三十五中特有的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科技课程体系

自2010年启动与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合作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以来,三十五中开始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兼具基础性、选择性和整合性的课程体系。学校结合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整体规划和设计科学课程,构建了由数学与科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5大领域,以及基础、拓展、研究3个层次的课程组成的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科技、艺术、鲁迅3大学院课程,并以生涯规划课程引领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发展。学校共开设科学课程71门,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  创新实验室课程

创新实验室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养为宗旨,整合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开发了系列课程。既有拓展体验课程,也有科学理论和科学建模等探究活动,还包含工程设计和建造等设计活动,熏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如王语轩同学巧妙利用学校风洞实验室资源,探究不同种类降落伞的载荷性能。

●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在建设开放型学校的理念指导下,基于学校创新实验室课程实施经验,结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三十五中开发了25项跨学科科学实践活动项目,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开放。活动项目以5段式任务的形式,充分保障学生的动手时间,激发参与学生的兴趣。活动项目打破班级界限,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反馈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不断改进活动项目。

● 技术课程

2014年9月,三十五中将信息技术教研组和通用技术教研组合并成技术教研组,并纳入学校科技教育专职队伍。技术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人人都是小创客”的课程理念,开发了“飞行器技术设计及应用”“智能车技术设计及应用”等多项特色鲜明的内容模块,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1件创客作品。

拥有一位具有超前科技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的校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让真正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脱颖而出,三十五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朱建民校长说:“鲁迅曾说,在未有天才之前,须有培养天才的土壤。三十五中就是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沃土,让学生自主、个性地发展。”在学校资源薄弱的时候,他选择“借船出海”——2010年三十五中和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签订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协议,启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项目。其后,学校招纳各专业硕士、博士组建高水准的专业科技教育团队,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10大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与市区乃至全国科技教育团体合作培养人才。整合各界教育资源,培育科教沃土。同时,学校秉承大教育的胸怀,将积累的资源向市区乃至全国有需求的师生共享开放,提升科技教育水准。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贯彻‘开辟科学实践土壤,点亮学生科学梦想’的科技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发现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潜质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积累了雄厚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研发了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还有一位具有超前科技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的校长。相信三十五中学会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