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重构学校教育供给结构的理论模型——以科技特色学校为例

文_王 雪1 王华蓓2 张 生1* 周志轩1 李文硕1 (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北京市八一学校)

2023-11/总第332期

阅读数0

重构学校教育供给结构的必然性

从学生发展角度看重构的必然性

随着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育人目标已发生变化,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目标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个性化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各自的潜能和兴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期望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刀切的教学流程和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更为容易和便捷,学生需要的更多是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这些信息的能力。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作为最直接的教育主体,学校教育供给结构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从教学需求角度看重构的必然性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学校教学和服务,在课程教材体系、学校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或深化[1]。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教育关注重点,也是突破难点。当前,许多学校教育依然过于强调以中高考为核心的考试科目,导致了学科教学的片面化。以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尽管学校重视科学学科的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实验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2]。这种学科教学的不平衡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可能很丰富,但在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却相对较弱。此外,学校内外的协同也不足,使得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教育的供给结构变革对解决当前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起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技术运用角度看重构的必然性

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新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也为真实、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为实现智能精准测评、智慧学习空间的教育情境建模和教育生态治理的教育系统建模提供解决方案[3],全方位、过程性、伴随式的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强调。

因此,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一个物理与数字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个性化与核心素养并重的系统。重构学校教育的供给结构既是学生发展和教学本身的内在诉求,也是时代发展对其变革的外在要求。


学校教育供给结构改革新趋势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供给结构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回顾过去,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供给数量的增加和供给质量的提高上(见图1)。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均衡发展的问题,教育部门采取了扩大学校规模、创建管理部门的方式;为了优化课程衔接和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科学健全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种供给数量增加的改革模式虽然能快速填补一些空白领域,但是受限于学校的人力财力,往往不能达到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时间精力资源也有限,一味地给教育做加法只会让学生的负担加重,适得其反。相反,供给质量提高的改革方式开始关注在已有环境、资源和体系之上,进行有选择性和局部的深化改革,不仅关注数量,更关注质的提升和优化,如与供给数量增加方式对应的创新管理方式、研磨精品课程和扩展评价深度,但是这些方法对教师素养要求过高,需要有评价的外部驱动力,限于当前诊断性和升学为主的评价导向,教师的改革动力不足,各部分单点发力,缺少系统性,实际作用效果较慢,成效不明显。

专题5-1.drawio.jpg

图1 学校教育供给结构改革趋势演变

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逐渐深化阶段,学校教育供给结构改革需要以需求驱动,统筹多方供给,同时借鉴和优化存量和增量的改革模式,具体关注以下几个新趋势。

面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供给结构改革的核心导向。这意味着不仅要提供和分配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要确保这些资源真正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和素养能力发展,培育具备创新思维、科学家潜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以科技特色学校为例,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在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作结构调整,有设计地联合校外机构和场所,完善大学-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多元内容和多方供给

为系统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需要内在内容与外在协同的整体推进,即供给内容需要更加多元化,供给来源需要多方协同。这不仅包括多样化的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还包括强化和统筹部门协作。以科技特色高中建设为例,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为广泛实施科学实践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多方供给的有效方式。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