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SKC-CAT模型的课堂应用——“压缩空气”课程案例分析

赵 茜/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

2021-06/总第303期

阅读数7

应用SKC-CAT模型理念实施小学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和实施教学。但困扰教师的往往就是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如何利用前测调查出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压缩空气”课程是践行SKC-CAT模型,体现学生前测分析,对确定教学起点、路径,以及进阶构建概念的一节较理想的研究课。


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理清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领域”中对不同形态的物质教学是逐渐递进发展的,以固、液、气3种常见形态的异同认识及其各自特征为主,在具体划分的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到,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体积概念均是在3—4年级开始设立的,结合“水与空气”的分目标也能够发现,3—4年级是体积概念构建非常重要的时期(图1)。

202106zt3-1.jpg

图1 本课程涉及的相关课程标准


分析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固、液、气3种不同形态物质的观察、对比逐步理解体积这一概念的,并且由于空气自身特征的不易观察,造成认识和理解“空气体积不是固定的”有一定难度。因此,课程标准在分学段的目标中,3—4年级是要求学生“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年级科学教学中是以空气占据一定空间这一概念为教学出发点,这样的表述更易于学生解释和分析,是理解空气没有固定体积的基础,逐步帮助学生由低到高完成更为准确的科学概念认识。

借助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特征,将空气压缩前后占据的空间对比,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变化的,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的空间不是固定的,为后续与其他物体体积对比奠定基础,最终形成空气没有固定体积这一概念。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