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网文撷英]2021年4月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2021-04/总第301期

阅读数0

观   点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1-03-16 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16/content_591459.htm?div=-1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必须重视基础学科

2021-03-30光明日报

https://news.gmw.cn/2021-03/30/content_34725229.htm

在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只有重视数理等基础学科,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此外,在特别强调理工科的同时不应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兼具理工和人文知识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是尖端人才培养的重要考量”。



科创教育谨防本末倒置

2021-04-05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4/05/content_592449.htm?div=-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介绍,作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一种中国化表达,科创教育具有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关注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培养等典型特征。“科创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是否使用了前沿科技,而在于是否彰显了上述特征。科创教育可以将新技术作为教育背景、教育载体或教育内容,但这不是必要条件,不可以本末倒置地盲目‘追新’。” 



大国须有巧匠

2021-04-14光明日报

https://news.gmw.cn/2021-04/14/content_34762202.htm

大国须有巧匠。“大国”有多层次的标准,但在经济意义上至少应该有两个内含,一个是有强大的实体经济,有成熟的制造业;一个是有科学创新的引领力、技术应用的普及度。鲁班造锯、奚仲造车,都领风气之先。今天的能工巧匠,更应立时代潮头。



思   考

搭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脚手架”

2021-03-18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18/content_591672.htm?div=-1

从过程来看,跨学科一定要有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互动。正是因为相关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互动,才能生动真实地体现出学科间的关联性与协同性。从目标来看,跨学科一定指向问题解决。漫无目的的跨学科不可能表现出学习的意义,而正是由于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才需要跨越相关学科知识边界,发挥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协同作用,进而实现预期目标。



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学习内驱力

2021-03-18科技日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3/18/content_464388.htm?div=-1

提升学习内驱力的前提是“相信”,每一名家长都要相信,思考和学习是人的本能,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具有学习意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孩子身上总是与生俱来。就像相信一粒种子,把它扔到地里,遇上合适的土壤、水、温度、光照,它就会不断地向上生长,经历破土、发芽、茁壮、开花、结果⋯⋯以这种信任为起点,才能引导孩子学会自立学习,实现最有效的教育。



以新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

2021-04-14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4/14/content_593044.htm?div=-1

一方面,创设丰富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习,提供社会化网络和认知工具,支持学生开展积极对话和有效互动,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另一方面,开展更加立体的评价,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创造力,利用数字画像、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技术,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出彩。


异  域  传  真

新冠疫情的流行彰显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021-03-11优睿科网站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3/isu-pen031121.php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Douglas Gentile与国际智囊团DQ研究所合作,设计了数字素养教育框架,并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期刊,概述了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建立全球数字素养标准的必要性。研究人员对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4.5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60%的人暴露在网络威胁、游戏障碍和暴力等网络风险之中,使之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全球普遍性问题。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下属标准协会2020年秋天批准了DQ框架作为数字教育的标准,DQ框架侧重于8种能力的数字技能教育,包括身份、使用、安全、安保、情商、识字、沟通和权利,该框架的批准是迈向在K—12课堂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第一步。Gentile和同事正在呼吁学术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加入数字智能联盟,以支持10亿数字技能计划——在未来10年内为10亿人培养数字技能。数字智能联盟正努力在技术和教育领域实施数字智能框架,二者协同发挥以实现广泛的数字智能。

  

在线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021-03-25美国e校园网站

https://www.eschoolnews.com/2021/03/25/building-critical-thinking-skills-online/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至关重要。美国在线教育机构劳雷尔斯普林斯学院通过基于能力的模式和非同步在线教学,培养学生能够在课堂和作业任务时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以及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倡导的意识。学生越早掌握这些技能,他们就越具备在学习中成长的能力。为了在线教授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师必须创造一个以高阶提问和思维为重点的合作环境,允许学生自由讨论特定内容和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未能表现出对某个概念或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再次尝试的机会,促进学生考虑除了“什么”之外,还考虑他们的方法“如何”和“为什么”。总之,在线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指导原则却大同小异:展示希望教授的技能,提供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分析机会,并鼓励学生提问。


英国皇家学会在G7峰会前启动七国集团科学议程

2021-03-31英国皇家学会网站

https://royalsociety.org/news/2021/03/royal-society-partner-academies-launch-g7-agenda/

在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导下,七国集团国家科学院在6月G7峰会之前启动了科学议程,呼吁英国政府利用G7集团和第26次缔约方会议主席国角色呼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动紧急的科学和创新行动。科学议程包含3份声明,概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问题:创建一个净零气候弹性的世界(呼吁G7应用他们的政治实力和资源支持研究,快速优化在航空、制造和食品生产领域的排放问题)、解决生物多样性损失(提升信心,在2030年之前停止并开始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以及改善疫情中数据的使用(呼吁建立卫生紧急情况数据委员会,确定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的数据共享程序以供G7和其他国家长期使用)。


转变物理课程结构战略,促进学生理解

2021-04-01美国科学教育协会网站

https://www.nsta.org/press-release/new-nsta-book-helps-physical-science-teachers-boost-student-understanding-through

由美国科学教育协会出版社推出的《重要的学习序列问题,9—12年级:物理科学中的探索与讲解》向高中教师展示了如何设计课程以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本实用的新资源书籍展示了重新安排和整合活动的简单方法。这些转变引导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并使教师更容易应用强调三个维度学习的现代框架。本书植根于基于研究的5E教学模型(引入、探究、解释、拓展和评估)。作者强调了学习序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自我引导的学习过程,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先探索,再讲解。教师将学习如何让学生参与处理工程设计问题,使用代数和数学推理、阅读技术文本、完成探究并撰写议论文。书中包含了教案模板和示范课程,对新手、有经验的教师、需要具体案例的在线教师、职业发展项目管理者和教育者培训师都有裨益。


调   查

阅读!阅读!

2021-03-15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21-03/15/nw.D110000zgqnb_20210315_1-05.htm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缺少基本的时间保证。样本中近1/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近1/3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1〜2小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学生阅读时间和作业时间负相关,即作业时间越多,课外阅读时间越少。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