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北京天文馆:“仰望星空”活动课程

张霁雪/北京天文馆

2021-03/总第300期

阅读数2

“仰望星空”活动来源于北京天文馆系列天文科普活动课程“三光日月星”,以探索神秘的星空为主题,针对小学科学课程“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恒星、星座等相关知识,综合利用场馆教学资源,通过体验式学习、做中学等教学方法,以天文科普节目观看、天文知识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

课程针对小学5—6年级学生开展,单次活动20人左右,活动时长约75分钟。课程对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有关恒星、星座的知识内容,综合利用北京天文馆“国际八十八星座地贴”和“星座显形”等展项,以四季星象变化介绍全天主要星座的球幕天象节目《奇妙的星空》和天文教室等教学资源,融合天文、物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5—6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积累对恒星、星座有了一定了解,但多数是通过观察或经由教师讲述获得相关信息,对于恒星的概念、星座的由来和命名、四季星空的形成等知识仍较为朦胧。同时,星空对学生而言充满神秘感,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空间想象力、模型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归纳总结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恒星的概念、星座的由来和四季星空的形成;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

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观测的一般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手工制作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并有所反思。

科学态度:对宇宙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有勇于发现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学生、家长或陪同教师完成“活动课程反馈单”进行评价。


课程内容规划

课程以探索神秘的星空为主题,以学习恒星、星座等相关知识为主线,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科普节目观看、手工制作、展示分享5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星空。

第1阶段:引入(约5分钟)

活动内容:从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各种星云星系,再到我们仰望星空所看到的满天繁星,逐步深入,解释恒星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提问学生是否看过星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天上星星的不同之处,思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教学分析:学生已经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更有少数学生观测过星空,对星空并不陌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及认识,通过引导能够主动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其主动思考;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后续活动课程的开展。

微信图片_20210222113529.jpg


第2阶段:知识讲解(约15分钟)

活动内容:观察“国际八十八星座地贴”和“星座显形”等展项,引导学生发现星星的大小、亮度、颜色和位置的不同,了解星星的本质及星座的由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学习使用活动星图认星,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及特点;通过对星座的认识,能够辨认出主要星座及亮星;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了解夜晚很难观测到星星与环境问题的因果联系。

教学分析:学生虽然对星空有一定了解,但缺少观察,难以发现星星之间的差异,或者只看到现象但不懂现象背后的原理。通过举例说明、讲故事等方式,简化复杂的科学原理,用神话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认识理解。同时,学生想象力丰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星图、听故事等活动,能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活动参与度较高。

第3阶段:科普节目观看(约30分钟)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天文馆自制球幕天文科普节目《奇妙的星空》,该节目通过展现四季不同星空的轮转变换,讲述不同星座的传说和故事,方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有关星座的知识。观看后分享交流,回顾所学内容。

教学分析:因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通过穿插不同活动形式,达到吸引其注意力的效果;以科普节目的形式再现夜晚星空,巩固所学知识。

第4阶段:手工制作(约20分钟)

活动内容:提问学生之前所讲星座故事,回顾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和亮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筛选星座,用纽扣代表亮星,纸胶带代表星座中星星的连线,可适当增加对应的神话故事,制作属于自己的星座故事书。

活动材料:彩色织布4〜5张,不同大小、颜色的纽扣若干,黄色细胶带或油漆笔,小活页圈3〜4个,打孔器、UFO胶、剪刀、笔、尺子等工具。

教学分析:以问题导入回顾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主要星座的认识,能够较好地掌握认星方法,锻炼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开始动手前缺少计划性,教师应在手工制作初期加以引导,同时也应避免过度干涉学生创作。

第5阶段:展示分享(约5分钟)

活动内容: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星座故事书,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随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讨论交流所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单,根据完成情况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分析:通过交流、分享、完成任务单问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鼓励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同时提醒学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改进,引导学生接纳他人观点,学会自我反思并作出相应调整。

微信图片_20210222113541.jpg


课程创新与亮点

依托丰富教学资源,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本活动课程将学校科学课程与校外场馆参观体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天文馆展览及科普节目等特色资源,让学生在白天也有机会看到漫天繁星,引导学生通过基于实物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

紧密衔接小学科学课程,培养科学精神

课程内容与小学科学课程“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恒星、星座等知识密切对接,通过观察星图、学习使用活动星图等认星工具,体验天文学家在实际观测中认星的简便方法,认识到天文观测的不易,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课程实施灵活,注重学生体验

与学校授课形式相比,本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环节,以探索神秘的星空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学科融合,使学生沉浸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与思考

康德墓志铭中写道:“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人们对星空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北京天文馆始终以传播和普及天文学知识为己任,希望通过努力使青少年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为成为新时代中国天文学家打好基础、作足准备。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