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观察]科学精神要贯穿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始终

高 凯/北京市第二中学

2021-02/总第299期

阅读数3

新时代的科技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一代代优秀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将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入科技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百经周折回到祖国,到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时孙家栋老先生的感动落泪;从袁隆平23岁立下誓言不再让中国人挨饿的初心不改,到屠呦呦失败近200次的实验后终获成功的砥砺前行⋯⋯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正是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应该在科技教育中传递给青少年的“中国精神”。我们要将这些中国榜样的力量赋能给青少年群体,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以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助力青少年成长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与创新和探索密不可分的。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显性基因,是科学精神的外显表达。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要在科技教育的课程、活动、竞赛中搭建提升青少年创造力成长的舞台。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养成往往基于学生对科技知识和科学现象的探究。在科技教育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设置脚手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感受快乐,从而使他们形成创新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与合理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成因,并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理,引导青少年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成长。

创客与机器人等活动都是青少年乐于参与的科技活动。随着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很多学校将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纳入了科技活动和科技课程的范畴。丰富的科技活动载体,为青少年创新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如何实现机器手臂精准抓取特定目标物品?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校内天气变化?如何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是否有人在进入校园时没有佩戴口罩?这些问题都值得青少年群体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明确目标和发散的项目设计过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创新和探索精神。机器人活动中使用传感器巡线是一项经典任务和教学内容,在此活动中可以设计从单光电传感器到PID算法的融会贯通。不同的巡线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导青少年探究发现不同方法的各自优势。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