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NSTA专栏]制作龙灯——学龄前儿童运用工程设计过程拓展艺术项目

文_Anne Lowry 翻译_张 为

2020-08/总第293期

阅读数15

学龄前儿童总是在设计一些东西,无论是他们正在制作的木偶,他们正在搭建的轨道滚珠拼装积木,还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器人。正因为如此,我的学生在这一学年的前几周学习了《工程学是基础》构想的工程设计过程。

提问:问题是什么?其他人是怎么处理的?你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想象:有什么解决办法?集思广益,选择一个最好的。

计划:画一张图;列出你需要的材料清单。

创造:按照你的计划创造一些东西,并测试一下。

改进:哪些材料效果较好?哪些效果不好?怎样能做得更好?修改并完善你的设计,并测试一下。

尽管我的课堂的各个阶段都运用了工程设计过程,但我注意到,多年来我的学生似乎对“改进”阶段很着迷,并且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一阶段上。学生将在已有想法上作出改进,并将其作为一个微型工程设计过程,在其中不断提问、想象、计划、创造和改进。

考虑到这一点,我想知道我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额外的支持,以扩展改进阶段。最近,我一直在学习摄影,让学生拍照并记录下他们对灯笼骨架结构的讨论。有趣的是,至少在这门课上,拍照和翻看照片同样具有价值。

在个人和小组中,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可视化审查,然后通过工程设计过程改进他们的作品是成功的。这种方法对全班17个四五岁的孩子有效吗?我们的“龙灯”项目是一个绝佳的探索机会。


项目灵感

我们学校所在的内华达州里诺市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为期1个月的艺术节。作为艺术节的一部分,本地的一个公园里挂满了点亮的中国灯笼。我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参观了艺术节,都被灯笼迷住了。他们研究了中国灯笼的图片和故事,并决定制作会亮的灯笼。由于是在学校夏季学期的最后1周才作出的决定,学生们决定只做1盏灯笼。他们用教室里可用的木条和胶带将灯笼骨架搭建起来。有几名学生想要设计出更精致的大象形状的灯笼,但是经过1天的制作实践后,认为时间有限,而采用立方体形状才更为可行。学生用夏天早些时候剩下的布料把骨架盖住,用蜡笔着色。我和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拍了照片,将它们与收集的图纸和讨论的记录一起放在学生使用的活页夹中。

几个月后,学生依然对龙灯展记忆深刻,经常用手电筒对准天花板高呼“龙灯”,翻看当时的龙灯笔记本,谈论他们在展览上看到的东西。在小组讨论中偶然想到的一个想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让我们再制作一盏!”这一次,学生有了更宏大的想法,他们不仅想制作一盏灯笼,而且还要用同一种方式制作一连串灯笼。

学生带着制作灯笼新骨架的想法,重新翻看笔记,复习那些照片,就好像回到了过往,记起了当时交流和讨论的内容。学生用笔记本重温原来制作灯笼的每一个步骤。他们在项目开始时分享了一些改进原始设计的方法,例如使木条连接得更加牢固,找出制作不同形状骨架的方法,使覆盖物颜色更加丰富,以及改善照明条件等。这引发了在“改进”阶段的微型工程设计过程。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