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月球漫步”活动课程

张霁雪 李 慧/北京天文馆

2020-05/总第290期

阅读数3

“月球漫步”活动来源于北京天文馆“宇宙少年团”系列活动课程,针对小学科学课程“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月球相关知识点,以“月球的特点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为主题,综合利用馆内教学资源,通过体验式学习、模型建构、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月球相关知识,认识我国探月工程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于宇宙探索的兴趣。


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

针对小学3—4年级学生开展,单次活动20人左右,活动时长150分钟。对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及月球的特点等概念,结合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综合利用北京天文馆“月球”“玩转星空”展厅的展览展项、科普节目《奔向月球》和天文教室等教学资源,达到对天文、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的融合。

学情分析

3—4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新闻电视等渠道间接认识到“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这一知识,且对我国探月工程有一定的了解。本学段的学生善于用五感体验周围的事物,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联想能力,但在认知形成上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程度高,缺少自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设计了参观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动手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主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认识月球的特点及表面特征;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发展;扩展了解日地月的运动。

科学探究:了解并体验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并有所反思。

科学态度:对宇宙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有勇于发现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合作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发现探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  教师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  通过学生、家长或陪同教师完成“活动课程反馈单”进行评价。


课程内容规划

课程以“月球的特点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为主题,通过引入、探究、解释、知识扩展、评价5个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月球相关知识,认识我国探月工程所获得的科学成就。

第1阶段:引入(约20分钟)

活动内容: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学生参观月球模型及月岩展项,体验“月面行走”展项,观察“地月运动模型”展项,获得对于月球特点及月球运动的直接经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问学生月球与地球的区别是什么?嫦娥奔月的传说会是真实发生过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不同于地球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月球漫步”活动课程 -日地月模型制作.jpg

“月球漫步”活动课程 ——日地月模型制作


教学分析:学生已经通过课本、电视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对月球充满好奇,通过讲故事、参观展览展项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体验、比较、思考,从而对月球的特点及运动加深认识,获得直接经验;导入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2阶段:探究活动(约55分钟)

活动内容:开展月球版“谁是卧底”游戏。准备词语卡片,每组卡片设置多张与月球相关的名词和1张与之类似的地球或其他相关名词。学生按4〜5人分组,按组发放词语卡片。说明游戏规则,分组组织游戏。学生每人每轮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但不能出现这个词语。每轮描述完毕后,投票选出疑似卧底的人,票多者出局。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名建筑师,要在月球上搭建房屋供人类居住,你会如何选址?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看法,自主归纳月球的环境特征,发挥想象力针对月球环境对房屋的选址、材料、功能进行设计,搭建完成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月球漫步”活动课程 -房屋搭建环节.jpg

“月球漫步”活动课程 ——房屋搭建环节


教学分析: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月球的特点及运动方式,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完善自己的方案,懂得合作与分享。

第3阶段:解释(约30分钟)

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分享,引导归纳总结月球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天文馆自制3D科普节目《奔向月球》,该影片聚焦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我国月球探测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观影后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观看感受。

教学分析:因学生年龄偏低,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通过穿插不同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以观看科普节目的形式了解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4阶段:知识扩展(约30分钟)

活动内容:问题导入——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月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地球进行公转,那么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科普节目及展项模型所展示的日地月相对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后自行动手制作模型。学生按照步骤完成日地月模型安装并进行装饰,通过转动模型,观察、描述所看到的现象,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分析:以问题导入引发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描述、思考,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日地月相对大小及运动关系的认识,激发探究兴趣,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和模型思维能力,扩展知识内容。

第5阶段:评价(约15分钟)

活动内容: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随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讨论交流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单,根据完成情况,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分析:通过交流、分享、完成任务单问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鼓励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同时提醒学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改进,引导学生接纳他人观点,学习自我反思与调整。


课程创新与亮点

依托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本活动让学生走进北京天文馆,充分利用天文馆展览及科普节目等特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基于实物的体验”和“基于实践的探究”实现对直接经验的认知。

紧密衔接小学科学课程,活动形式丰富有趣

课程内容与小学科学课程“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月球相关知识点密切相关,通过参观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动手制作等活动形式,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扩展知识面。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验

以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体验式学习、模型建构、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注重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