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网文撷英]2020年3月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2020-03/总第288期

阅读数0

观   点

是时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2020-02-16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2/16/content_575875.htm?div=-1

抗击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这场较量之所以如此艰难,也是因为我们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应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然的威力。对于自然的了解,我们可以诉诸一些科普读物。我们并不要求孩子们记住多少自然知识或科学概念,而是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萌发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和谐共生的意识。

  

正向价值引领是科普读物的灵魂

2020-02-19蒲公英评论网

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679686857918779392

科普读物应当如何对儿童进行正向价值引领?首先,科普读物必须科学、严谨,言之有据;其次,科普读物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帮助儿童树立守法意识;最后,科普读物要在科学、严谨、守法的基础上,进行正向的价值引领。


科幻与“精神防疫”

2020-03-06科普时报

http://paper.kepuing.com/html/2020-03/06/content_440947.htm?div=-1

科幻真正的主人公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要依靠群体力量。科幻文学启示我们,面对包括病毒细菌在内的危机,人类应建立各种专业化的国际危机防治机构,并赋予其强大的资源调配权。在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牵一发动全身,一国有难,世界有忧,死地后生必同舟共济,危难见真情,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


喜见科学家成为“流量担当”

2020-03-11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3/11/content_576945.htm?div=-1

科学家成为流量担当,有积极意义。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科学家往往是务实、求索、创新的代言人,中国的优秀科学家更是国家价值观的卓越践行者。发掘利用好科学家身上蕴藏着的精神宝藏,将其发扬光大,对弘扬爱国奉献的舆论氛围意义重大。


思   考

给孩子适宜的教育

2020-02-23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2/23/content_576132.htm?div=-1

疫情给孩子的居家生活带来很多信息和变化,家长可以跟孩子探讨很多问题,由此培养其各方面能力和素养。比如,谈论病毒传播、防护及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孩子对生活环境和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理解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聊聊病毒来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萌发敬畏自然和行有所止的生态意识。 


“空中课堂”与网上教学如何更有效

2020-02-28科普时报

http://paper.kepuing.com/html/2020-02/28/content_441029.htm?div=-1

“空中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与学生的“黏着度”。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把所教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用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求的方法组织教学。讲课内容与学生的关联度越高,学生的专注度就越大;讲课方法与学生学习规律的匹配度越高,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就越大。


应对线上教学,教师该怎样“补课”?

2020-03-07蒲公英评论网

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685538198792704000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因此,教师要想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自己充电、补课。一是补信息技术课,尽快掌握在线教育操作技术;二是补理论课,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三是补研究课,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停课不停学”还需在线下学习上做文章

2020-03-09蒲公英评论网

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685522749891809280

科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学生居家学习可以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如科学童话、科学小品文等;或者看一些纪录片,如《航拍中国》《蓝色星球》《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或者做几件简易的小制作,做两期关于“防疫”内容的手抄报。


异  域  传  真

工程与技术思想形成性评估工具

2020-02-01美国科学教育协会网站

https://www.nsta.org/store/product_detail.aspx?id=10.2505/9781681403113

美国科学教育协会出版社将于2020年3月发布《揭示学生的工程与技术思想:32个新形成性评测探针》。与本系列的其他11本书一样,该书为教师设计了32个参与式问题(形成性评测探针),旨在揭示学生所知道或认为他们知道的技术和工程定义、如何确定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并测试解决方案。这些问题能帮助教师揭示学生关于技术的目的、谁能成为工程师和工程设计过程如何运作等问题的想法。本书提供实地测试的教师材料,并列举了学生通常持有的偏见和误解。除了解释工程和技术内容,教师材料还提供了对应K—12科学教育框架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链接,以及对应的年级,便于教师掌握和使用。


把物理带给大众

2020-02-01

美国物理学会网站

http://meetings.aps.org/Meeting/MAR20/APS_epitome

美国物理学会将于3月2—6日在丹佛举行年度规模最大的会议,科学传播者们将提出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方法促进物理学传播,利用流行文化将科学嵌入到富有吸引力的故事中。《纳斯卡物理学》的作者、纳米材料研究者Diandra Leslie-Pelecky将分享她在科学交流方面的经验,讨论材料如何促进速度和安全,包括美国宇航局开发的技术如何被纳入赛车设计和制造。乔治敦大学物理系Patrick Johnson将考查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背后的科学理论。James Kakalios将以蜘蛛侠的网、碳纳米管和黑豹的振动服和能量守恒为例,探讨漫画中的概念怎样作为新技术出现在市场上。爱丁堡大学物理学教授Wilson Poon将在《密集悬浮物中的流动与结构》中探索巧克力丝绒光滑的物理学。


超越课堂的STEM教育伦理

2020-02-12the Journal网站

https://thejournal.com/Articles/2020/02/12/Ethics-in-STEM-Education-Going-Beyond-the-Classroom.aspx?Page=1

当我们讨论STEM教育时,很容易集中在教与学的行为上。然而STEM不仅是一个个单独教授的学科集合,更是学习者终身参与的对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利用STEM的力量消除社区的差异,促进和平与人类进步。STEM教育的伦理不仅是在课程中添加人工智能、克隆和基因编辑等有趣的话题。有效的伦理策略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形成促进共同利益、致力于公平和包容、坚持学术诚信、珍惜地球资源等共同的价值取向,引导学习者担负起责任,为未来作好准备。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接触新的课程材料,并将课堂学习和校外经验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一名有道德的STEM学生,不仅要取得好成绩或获得荣誉,还应寻求解决社区问题的策略,并实践团队合作,让这些解决方案落地。


科学家用“人性”交流科学效果佳

2020-02-19优睿科网站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2/uom-csc021920.php

科学家一直努力寻找与公众有效交流研究成果的方式。美国密苏里州和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变化,科学家可以通过展示他们人性的一面获得观众的信任。这项研究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通常科学家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时,并不总是考虑观众的评价。科学家需要有相互理解的意识,与公众建立相互信任。科学家具有自己的信仰系统,这些信仰超越了与其从属机构的联系,他们传达的信息反映了这些价值观。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位科学家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分享他(或她)对这个主题的兴趣起源的故事,而不使用制度化的方法,则会让人们基于关联而产生情感,帮助受众与传递信息的人建立信任,使得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或她)的讲述是真实的。该发现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通过分享包含价值观的观点,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调   查

孩子在线上课超六成受访家长最关心学习效率

2020-03-12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20-03/12/nw.D110000zgqnb_20200312_2-08.htm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 92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47.7%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最近线上学习的效果好,40.3%的受访家长觉得效果一般,13.3%的受访家长直言效果差。调查显示,对于在线学习模式,受访家长普遍关心的两方面是孩子的学习效率(68.4%)和上课状态(64.7%),其他还有课业进程(53.7%)、直播课质量(50.4%)和视力保护(40.1%)。■


     本栏目内容均取自互联网,旨在让读者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栏目编辑将尽可能选取来自知名网站的链接,但互联网规模庞大、变化快速,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链接今后不含非法内容,敬请读者提高防范、辨识意识。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