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太空探索]月亮的科学探索与文化意象

郑永春

2019-09/总第282期

阅读数3

纲要Logo.png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从古至今,对中国人而言,月亮都是一个充满浪漫的意象。相比于白天光芒万丈的太阳,夜空中的皎洁月亮和银色月光,给了人们更多的温馨、宁静和祥和。

人类探索和了解月亮的过程,也是对月亮相关的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简史的回溯与延伸。相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解关于月亮的科普知识,如果从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生活等精神层面的角度,讲述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演化历程,或许更符合我们对月亮的想象。然而,我们读到的很多科普读物,往往是讲解有关月亮的一些知识,比方说,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岩石、矿物、土壤、环境等,主要集中于科学知识的讲解和普及。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古代的人们曾经认为,月球是从地球上的地中海中分离出来的,因为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缺失的那一块地方,很可能变成了月亮。后来,关于月球的起源出现了分裂说、捕获说、同源说、大碰撞理论等4种主要学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46亿年前,有一个大小与火星相近的小天体,撞击了原始的地球,溅射出大量物质,形成了后来的月球。这样看来,古人认为月球是从地中海中分离出来的看法,虽然只是想象,但后来证实月球是地球遭受大撞击形成的,这二者之间似乎隐隐有着某些巧合。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