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整合山区乡土资源 培育学校科技特色——四川省平昌县实验小学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

2019-07/总第280期

阅读数0

校园概貌.jpg

四川省平昌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17年,20世纪30年代初红四方面军第11师曾在学校设立政治部,是一所红色底蕴丰厚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创新的摇篮”为办学目标。学校挖掘、整合山区各种乡土资源,探索了一些基于山区乡土资源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路径。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走上了依托山区乡土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办好具有山区特色的优质教育的山区教育发展之路。

整合、开发校外山区乡土科技教育课程资源,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路径

整合山区特有乡土自然资源,探求乡土资源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

山区有着丰富的乡土动植物资源、田野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农作物资源、江河资源……学校对这些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其中蕴含的科技教育资源,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如植物﹑动物﹑农技﹑社会科学﹑环保和矿产资源兴趣小组等。这些乡土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究小课题,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找、发现、记录、感知和体验。如环保兴趣小组的“紫花鱼灯草粗提物对3种常见蔬菜害虫的杀灭活性探究”获得了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植物兴趣小组的“探究南瓜天然创口贴的奥秘”获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植物兴趣小组的“对平昌山区山野菜资源的调查研究”获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还有如“通河流域野生巴药资源现状调查”“探究蜂窝结构的秘密”“对平昌县野生珍稀兰草资源巴山春剑的研究”“对烟熏腊肉的利弊的研究”“苦葛制作蔬菜生物药肥的初步实验”等兴趣小组活动助推了整个学校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的形成。由此可见,寻求自然资源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结合点是山区学校的优势。

选择山区课程资源性强、优势集中的乡土资源,建立学校科技实践活动校外基地,开展普及型科技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与山区课程资源性强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同利农业科技示范园、驷马河湿地、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十二梁农耕文化博物馆、皇加山梁生态茶场等签订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协议,充分利用科技实践活动校外基地,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人人参与的养殖、实验、观察等实践性和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活动兴趣。

挖掘山区乡土生活资源,探求山区乡土生活资源中蕴含的科技奥秘

山区学生有自己生活的乡土环境,学校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比如有学生发现人们用柏枒熏腊肉,他感到奇怪,腊肉为什么要用柏枒熏呢?这样做对人体好不好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对烟熏腊肉的利弊的调查研究。又如一个学生从老家带回一袋雪梨,梨拿来时好好的,可是放几天后梨长了很多小虫眼。这到底是什么虫子?有毒吗?怎么来的?带着这些问题他开始了对危害绿色雪梨产业发展的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吃早餐时发现妈妈煮的2个鸡蛋明显不同,有一个鸡蛋外形十分漂亮,外面的蛋壳绿盈盈的。出于好奇心,他先品尝这个特殊的蛋,发现它的蛋清十分细腻光滑,用筷子很难夹住,吃在嘴里特别绵软,蛋黄有一种特有的蛋香,吃起来又鲜又嫩。鸡为什么会生绿壳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开始了他的研究。

这些数不胜数的来源于生活的乡土科技教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生活、学习、生产息息相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挖掘、整合山区乡土人文社会资源

山区乡土人文社会资源是地域的灵魂,学校分别从文化遗存、民俗风情、地域名人、地域传统、地域精神、地域特产等模块挖掘、整合山区乡土人文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如“寻巴中米仓古道遗迹探究其文化遗存保护”“探究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新农村非物质文化景观规划与保护的调查研究”“大巴山原生态民间发酵技艺的体验与传承”等科技实践活动。

整合校内科技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

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

校园科技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坚持校园文化这一阵地建设。学校有百米科技长廊、科幻画廊、节能环保创意墙、科普作品展柜等。走进各班教室,学生的发明作品、科幻画、获奖作品、科技教育之星照片等跃然映入眼帘。这不仅展示出一种美,更展示出了孩子的自信和成功。每班教室的墙壁、学校内外走廊,到处都有学生的科技作品装点,学生在校园处处都能欣赏到科技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我能行”的信念。

开发具有山区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在扎实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不断思考、探索、提炼和总结,致力于建设具有学校校园特色和使用价值的校本科技教材。目前学校已编写了3—6年级的具有山区乡土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教材,让校本课程成为科技特色教育的重要阵地。

搭建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技活动平台

科技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创造性地分年级组建科技社团,在一二年级开展看一本科普书、寻找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答一个生活之谜、了解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等活动;三四年级开展动手制作一项小发明、做一次科技小实验、画一幅科幻画,并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五六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野外考察,开展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校园科技节展示孩子们的科技成果 学校把每年10月定为“科技活动月”,常态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节期间,展示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校园科技节展示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学小论文、科学幻想绘画和科技手抄报等近10个项目,着力营造“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成果”的科技教育氛围,坚持让科技教育“有趣、有料、有生活”。学校主动与县教育科技体育局、文广新局、科协等单位对接,推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成长平台 学校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个性成长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影像节和“争当小实验家”等活动,获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600余件学生作品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47项,特别是在全国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在4个类别的竞赛中共获得4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其中,学生胡丁丹、袁祯阳、王睿研究的“紫花鱼灯草粗提物对3种常见蔬菜害虫的杀灭活性探究”项目,荣获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并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人》和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引发热烈反响。

整合山区乡土资源,探求乡土资源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并设计可供借鉴的教学活动案例和科技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教育氛围,让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自己动手完成感兴趣并与生活相关的乡土科学探究小项目,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取得的累累硕果中,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日益凸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山区科技教育之路。

“平昌县实验小学在校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学生在艰苦条件下参加科技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果丰厚。学校制定政策,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全校教师100%参与到科技教育中。校长和科技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技教育促使学生学术进步、自信从容、素质发展。平昌县实验小学是全国科技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科技教育的典型代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