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神奇的盐”教育活动

王海洋 胡新菲 范 磊/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2019-05/总第278期

阅读数3

“神奇的盐”教育活动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馆“海水成分”展项,基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以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溶解性和导电性为主题,以探究式学习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以展品参观结合动手实验的方式,达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认识一些物质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目标。活动通过整合馆内科普教育资源,为开展馆校结合拓展了更多活动方式。

教学对象与学情分析

本教育项目活动对象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了解了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而且对盐溶解于水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探究的愿望,愿意尝试。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探究,感知盐不仅能溶解于水,还能增加水对物体的浮力,同时盐水还具有导电性。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神奇,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认识盐

此阶段活动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入“盐”这个主题。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盐的基本性质、形态、特性及重要性。

201905kjgjxy1-1.jpg

教师先设置故事情境:赛博士出海探险,给我们带回来一袋宝贝,这个宝贝来自大海,“白白一片似雪花,落入水中不见它,单独吃它会皱眉,不吃它又活不下”。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海水成分”展项,看看海水中有什么成分,并让学生猜想赛博士带回来的宝贝最可能是它们中的哪种物质。然后,教师给学生发放学习单和“宝贝”,让学生猜想这个细小的晶体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盐的形态、结构、味道等。

第二阶段:盐水改变浮力

此阶段活动探究盐对水的浮力的影响,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即针对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盐的有关知识。实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活动运用了发现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单进行自主探究,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情境设置:赛博士在探险过程中发现一片神奇的水域,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据当地人说,在这片水域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漂在水面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发放学习单,跟进学生探究进度,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学生根据学习单的引导,做“死海”模型,完成探究活动。

第三阶段:盐水的导电性

此阶段活动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策略结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简单电路的过程中了解电路,引导学生对盐水的导电性进行预测。活动设置对照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照分析法,并学会利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描述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盐水除了能使鸡蛋浮起来,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以及盐水浓度与导电性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发放学习单,跟进学生探究进度,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学生根据学习单的引导,通过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201905kjgjxy1-2.jpg

第四阶段:回顾、总结与课后思考

经过前面3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盐的基本物理性质、盐可以改变水的浮力、盐水可以导电等知识,他们对影响浮力和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了一些理解但还不够透彻。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还需要与更多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加深理解。此阶段活动就是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此阶段教师以提问、互评的方式引导教学,对应活动开始时创设的情境,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的课后探究问题:“这节课大家都发现了盐的哪些神奇之处?你还能用盐制作哪些有趣的东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活动中总结分享探究结果,整理探究结论,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动手尝试,反馈发现结果,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01905kjgjxy1-3.jpg

实施情况

“神奇的盐”教育活动于2018年6月组织实施,截至2018年12月累计实施14场次,包括馆校结合活动和散客预约活动,共30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并让他们填写反馈表,发现活动以设置故事情境“赛博士出海探险”为切入点,通过与“魅力海洋”展厅中“海水成分”展项相结合,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与生活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开展讨论,并能主动发表意见。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度最高,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围绕每个阶段的目标记录实验数据,完成探究任务,并及时提出疑问,尝试思考实验现象。针对课后思考题,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在课程结束后主动和教师讨论。

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81%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新奇有趣,95%的学生认为能收获科学知识,4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讲解生动、幽默,只有3%的学生认为知识点过于深奥,不易理解;100%的学生愿意参加科技馆的其他活动,其中60%的学生认为活动很有趣,35%的学生认为能收获更多知识,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讲解互动沟通性强;100%的学生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了解很有限,仍需要不断探索。

反思

从课程设计到走进课堂,活动经过反复修改,最大限度地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展项进行衔接。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电话或微信平台预约的参与者实际年龄与目标人群不符,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呈现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以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一部分年龄较小的学生认为知识点过难的问题,教师需在活动过程中考虑他们的知识理解范围,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并注重这些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过程。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