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创客教育与科技教育]创客教育的科学做法(十六)

向世清

2018-01/总第262期

阅读数3

微信图片_20181102112429.png

前两讲我们就基于目标建构法的循阶造物与启发变化实战训练过程,从教学范式的角度予以了深入讨论。在训练造物的角度,这是培养创客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基本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过程,连同创客的知识能力习得过程的前后交织,就可能将一名学生逐渐推向真正可能创新造物的创客能级。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的创客经历所证实。每一位创客究其成长,回头看都不约而同地历经了这种复杂曲折的锤炼过程。事实上,这种训练过程做得越多,过程中内容与体验越充实,学生就越可能从具备造物的基本本领进阶到具备高超本领。

但是,技能本领是一方面,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却是另一方面。创新造物意识有时是和本领同时成长的,有时却不是,这正是培养创客的最难突破之处(所谓培养一个技师容易,培养一个大师难)。我们总期望在训练过程中两个方面能够自然地同时很好实现,事实却证明,创新造物意识往往仍是短板,提高缓慢。所以在造物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更为认清创新意识的培养难度,从而采取侧重的有效关注,让学生能够在创新造物的意识上真正突破。因此,这一讲,将专门针对如何克服短板,以不增加新的过程,而是在过程中着重反复强调不忘最初建构目标的方法,反复激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思考如何让结果具有创新,最终达成创新意识的有效提高(应了当前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笑)。具体的做法是,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强调真正的创新造物是一开始就建构起创新的目标,过程中经常将造物的当前状态与最初目标进行对照,多判断创新究竟是否发生。判断的过程越多,对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有效的创新思维就越具实效。

201801CKJY1-1.jpg

图1 创新者一开始就有一个“胸有成竹”的新颖造物目标蓝图


事实证明,创新意识从先天的角度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但这种意识却经常只是一种感觉和愿望,即总归是想创新的。但实际上,创新意识发挥作用需要以创新判断能力为基础,而后者需要两方面的支撑。一是他是否能正确地判断创新,这涉及到怎样判断创新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训练和学习;二是他是否能准确地判断创新,这涉及到他是否具有理解已有现状的知识能力,以及了解现状的信息掌握,更需要从学习的角度不断提升。最后,他总是想创新,加上会判断创新,再加上能够判断创新,才达成了合格甚至高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创新造物的训练过程中,始终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比提升造物技术技能更为重要。

3. 总以强调目标建构法的最初目标有效提升创新意识

目标建构法的核心是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建构目标。这一目标尽管在后期可以有所调整,但最初的目标其实一开始就成为了后期不断检验是否达成了创新造物的基本对照坐标。这一坐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将造物的整合过程和逻辑始终限定在单一朝向,使得造物的任何一个时段的决策和选择可以围绕最初目标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造物时经常判断,自己究竟在何处、哪些方面实现了造物的创新。这种判断过程不断强化,会使得造物者的创新意识逐渐变为习惯,并带动其逐渐学会创新判断能力,包括如何判断创新、以怎样的既有能力判断创新,自然也就带动了造物者学习相关联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并了解已有现状。

站在一开始就准确设定创新的基本对照坐标的角度,这里有必要再次澄清什么叫设定最初目标。通俗地说,设定最初目标本质上是指究竟想做个什么物(是什么),这个物具有什么功能(能干什么),性能怎样(水平怎样),外形怎样(是个什么样子),还需满足什么要求(环境条件材料等限制和要求)。事实上,造物者最初勾画设计蓝图时,心中就应该有明确清晰的样子。当然,这个物内部结构怎样、用什么技术方案实现、细节采用什么材料和部件等一开始是不用清楚的。在创新的角度,对比现有的已有物,一开始设定的这个物就必须具有当前还没有实现的某些期望指标或者要求(已有同类物的叫做改进,无同类物的叫做发明),这些是需要在造物中攻关实现的(不管你怎样去实现),否则做成的物与当前的已有物相比是没有创新的(这等同于一开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不可能在今后当上将军的)。最终,实现了这个创新的目标,那就真正有了新物。

201801CKJY1-2.jpg

图2 在3D打印造物训练中不断检审结果是否有创新,引发创新意识提升


在造物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作为创客导师,必须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有机地植入造物的训练本身。启发变化造物(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强化变化造物意识和启发造物中怎样利用变化思维造物)的训练本身当然是很好的塑造思考改变的手段(最后很会灵活地思考变化,但变化不等于有创新),但变化基于何处、是否创新,一定是对照一个坐标,这个坐标当然就是最初设定的造物目标所对比的原有现物。前述已经阐述,变化可以在大的层面,也可以在小的层面,但只要有一点点创新能够被对比识别出来,就可以被接纳认可,造物者实现的创新成就感就会很正向地得以持续强化。这样的反复训练,必然驱动着学生逐渐养成“总想着创新了没有”的习惯。所以牢记最初造物目标并不断对照,是真正形成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学方法,是让变化造物变为创新造物的核心。

如此,有效地兼顾技能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其实不难,那就是先定好目标,再造一造,再判断判断,再造一造,以此循环往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直接收益就是逐渐成为了一名具有造物技能、技术的造物高手,同时也顺带具有了很多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价值观提升的间接受益,他就不会总只停留在造造玩玩、难以突破能造新物的能力关口。他就能有明确的意识造新物,在所造的物中不断思考如何加入和做到新的内容或层面,再反思加入创新之后目标还是不是原物、进步了没有,意识上总是清晰明确的。而且,在不断判断的同时,他自己的相关知识学习提升也就被促进和牵引,逐渐积累到了相当的火候。这时,学生在造物中就不仅可趋近从理念意识思考创新的层面,而且同时也会趋近实现创新意识的相称能力。最终,他就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出现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式的“升华”突破,类似于因某种机缘巧合“一下子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真正形成创新造物的能力,从此位列创客高手行列。

有人说,创客造物更多地是像“摸着石头过河”,即一开始目标并不明确,造着造着就明确了目标,最后造出来的也完全可能是一开始想不到的某样物。这种说法其实与目标建构法并不矛盾,因为这可以用阶段的划分法不一致来解释,一是前面的过程可以算为后期的前期摸索,是为了明确目标服务的;二是如果将造物过程划分为准备阶段、明确目标阶段和按目标建构阶段的多阶段复合过程,我们的目标建构法过程其实是其中的按目标建构过程。所以不能混淆目标建构法本身真实的定义方式。

退一步说,不断对照已有造物目标思考是否创新,实际是将所设目标与原有已有物进行反复对照,反复看是否有所发展和提升,自然会产生对所设目标的不断反思。虽然的确会对所设目标有所修改和有所反复,甚至造出与所设目标不一致的物来,但这与目标建构法在内涵上更具有一致性。

归纳起来,培养创客造物的创新意识是创客教育的高层面要求,难度很高,目标建构法之下的循阶造物和变化造物训练具有实现的可能,但还必须加以经常反复的目标检审训练,让学生经常判断是否比最初目标有所创新。这其中就包括了不断学会怎样判断创新和以什么能力判断创新。这才是目标建构法的根本精髓。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